績效導向行為

 績效管理 典型案例     |      2019-11-09

    有一家家電銷售公司,該公司是華南的一家國營企業(yè),家電制造和銷售是其主營業(yè)務,去年的銷售額為5億元人民幣。當時這家企業(yè)正在改制,改制之后必須自負盈虧。如果銷售額達不到5.5億元預定目標的90%,即4.95億元人民幣,企業(yè)將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。

    為了在改制后增強競爭力,提高利潤和銷售額,并且塑造一種以業(yè)績?yōu)閷虻钠髽I(yè)文化,公司總經理希望在改制之前投資一條新的空調生產線,力爭通過銷售夏季新產品為公司增加25%的收入,同時他還決定采用一套新的績效考核和管理體系。今年初,該公司的改制基本完成,新的生產線引進到位,調試成功后即可生產新產品,而新的績效考核和管理體系也旋即啟動。

    眼看年中考核將至,該公司的銷售副總裁開始著急起來,因為他剛剛得知銷售部有可能完不成前半年的主要考核指標。在此之前,他已經花了很大力氣拿到了大批新型空調的訂單。但是,這批訂貨必須在炎熱天氣到來之前送到客戶手中。如果不能在5月15日前發(fā)貨,客戶就有權取消訂單。然而,幾個月來新生產線一直處于調試階段,很可能不能如期交貨。

    相比之下,主管生產的副總裁卻顯得躊躇滿志,他的兩項主要考核指標——質量和產量——都完成得非常出色,比如次品率比原來降低了近50%,遠遠超過了設定的目標。對于新產品他不是不關心,可是如果現(xiàn)在就生產新產品,那么根據(jù)經驗機器的停工時間肯定會增加,從而導致產量下降。此外,新產品質量達標也是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,搞不好會顧此失彼,導致次品率上升。年中考核馬上就開始了,他決定等考核后再著手完成新產品的生產任務。

    不難看出,該家電公司的銷售部和生產部矛盾突出,由于生產部門要把新產品的投產時間推遲到年中績效考評之后,銷售部門有可能無法按時交貨。最終的結果可能是:新產品無法使公司的銷售額增加25%,公司無法達到預定銷售目標的90%。

問題:

1、造成銷售目標完不成的原因是什么?

2、績效體系有什么問題,如何改進?

3、你能根據(jù)所學的知識擬定一份季度考核卡嗎?

分析要點:

    盡管公司的CEO和董事會對公司的戰(zhàn)略一清二楚,但是CEO以下的中高層經理們對戰(zhàn)略沒有統(tǒng)一的認識,雖說是要講顧全大局,但畢竟是績效導向行為,生產副總裁完成了目標,可公司的目標沒有完成。此外,具體負責實施新績效考核體系的人力資源部門對CEO的戰(zhàn)略也不甚了了,因此這樣的績效考核系統(tǒng),只能無形中加大了部門之間的摩擦,使整個組織處于散架狀況。因此,考核體系設計有問題,考核內容不能形成相互支持的目標體系。表現(xiàn)在:

    1、準備階段:如何衡量與評價績效沒有做出明確的界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橫向關聯(lián)部門的評價缺乏

       實施階段:過程信息收集與反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目標的確定與團隊溝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計劃的合理性論證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績效實施過程的監(jiān)控與反饋

       考評階段:考評的公正性、考評工具及方法的審核(事前、后)

       總結階段:審視績效管理的最終目的,方法、手段

       應用階段:績效管理系統(tǒng)的完善

    2、改進措施:建立完整的與戰(zhàn)略目標相一致的縱橫一體的目標體系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高層管理者的評價運用關鍵事件法及目標管理法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評價周期設定為季度考核,半年度評價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考核人增加橫向評價與下級評價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績效管理制度增加過程溝通與反饋。